2024魯凱族語研討會

  「魯凱族」,這個族名大家現在耳熟能詳,族人也習慣以此來自稱,但在1935年之前魯凱族是被涵括於排灣族或另名為「查利先」、「薩里森」或「澤里先族」,而不是獨立的族群。直到1935年日本學者移川子之藏根據口傳神話與系譜的追溯,發表了著名的「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之後,「魯凱族」才大致定型,並從排灣族中獨立出來,在原住民諸群中有了自己的位置。
  日治以前,魯凱族以部落為獨立的生活單元,有自己的獵區、漁場和採集的傳統領域,大致上維持在一種「原初豐裕」的社會型態。然而,歷代殖民力量的入侵,使得魯凱族固有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習俗產生劇烈的改變。這個改變不僅使得部落傳統的土地及資源利用型態更易,更導致原鄉社會被迫捲入資本主義市場,逐漸失去過往自給自足的地位,成為政經、文化及社會發展最弱勢的族群。本會於106年辦理第一屆魯凱學研討會,主題為「共築回家的路」,從土地、文化、歷史、語言及自然資源等面向,探討魯凱族部落發展與文化保存議題。
  今年,鑑於原住民族委員會勠力追求族語發展與推動的願景和目標,本團隊認為透過魯凱學術研討會的方式,可提供族人深入認識和瞭解自己族群語言的機會,並有助於魯凱族語言的系統化及族語推展的共識。因此,本年度魯凱學研討會主軸將聚焦於魯凱族語言之探討,因此擬將本研討會名稱訂為2024魯凱族語研討會,亦稱「魯凱學」。

一、研討會宗旨
  1. 不拘泥傳統論文形式,鼓勵發表人文章、發表全程以魯凱語呈現,期使魯凱語可以透過發表與撰寫,提升其使用族語頻率,促進語言推動。
  2. 以「魯凱族」為主體,建構魯凱族語言實踐的路徑與方向,並藉由「學術會議」的形式,提供魯凱族語言發展未來的方向。
  3. 藉由研討會活動及文章之發表,促進魯凱族語言研究學術風氣,強化魯凱族語言研究資源共享與交流,建構「魯凱語」研究的基礎。
  4. 透過發、評論及研討,提供族人學術實踐機會,提升魯凱語研究與推廣之能量。
二、實施範圍及對象

  魯凱族的範圍包括茂林區下三社群(濁口群)、霧臺鄉西魯凱群(隘寮群),以及東魯凱群(大南群),人口約一萬三千人左右。以上三群的說法,大致上按照目前分布的行政區域而論,就魯凱族內部而言,並無東魯凱、西魯凱和下三社之分。東魯凱群最早的發祥地在臺東縣卑南鄉的肯杜爾山(Kindooro)和卡里亞拉(Kaliala),也就是大南溪上游一帶;西魯凱群分布在隘寮北溪和隘寮南溪的霧臺鄉境內,這個魯凱族亞群有兩支,好茶系統是由太麻里溪溯河而上,翻越茶埔岩山後遷到舊好茶;另一支大武系統,則由大南溪越過大,小鬼湖之間的中央山脈主稜線以及知本主山而來,現今西魯凱群的人口反而比東魯凱群還要多;至於下三社群,則分布在高雄市茂林區濁口溪流域的山麓地帶,最早的發祥地在大母母山西北方的大社溪上游一帶。
  所謂魯凱族三群所分布的領域,剛好是在中央山脈南部的陷落地段,也就是卑南主山以南到北大武山之間,全區都在三千公尺以下,是中海拔湖泊的主要集中處,北起石山秀湖(溪南鬼湖,原屬卡那卡那富、布農族領域)、萬山神池(下三社群)、藍湖(西魯凱群,下三社群)、達羅巴林湖(即大鬼湖,西魯凱群、下三社群)、紅鬼湖(西魯凱群)及小鬼湖(西魯凱群、東魯凱群)等。這一段陷落地形可能是受到東北方的東部海岸山脈(菲律賓板塊)與中央山脈(歐亞大陸板塊)互相擠壓的影響,主稜線不僅呈陷落狀態,而且向東呈弧形傾斜走勢,一直向東南到霧頭山、茶埔岩山,才又恢復與北方的卑南主山,連接成直線式的南向走勢。因此,從空中俯瞰,魯凱族的三群,其傳統生活的領域是相連接的,從神話、部落遷移史以及古魯凱語的角度,三群相互重疊如同家人。換言之,魯凱族的三群之說,只是後人根據現在地理的分布狀況來區分。事實上,魯凱族三個支系可能來自共同的祖先,從同一個地方出發,在歷史遷移的過程中,分別往不同的方向擴展,逐漸形成現在三個魯凱族的亞群。
  從日治到政府時期,統治者為了有效管理,以集團移住方式強制將魯凱族部分聚落遷離原居地,也有部落為了生活的便利或其他因素,也有自行遷離原聚落的情形。目前魯凱族聚落的分布,主要在高雄市茂林區的茂林(Terdreka)、萬山(Oponoho)、多納(Kongadavange)合稱「濁口社」或「下三社」、桃源區高中(Haisiingi)、建山(Kinzange)、六龜區荖濃(Nunu);臺東縣的卑南鄉東興(Tarumake)、金峰鄉嘉蘭村新富社區(Kalrwane)、正興(Pakalrukalru或Iziuci);屏東縣霧臺鄉的好茶(Kucapungane)、霧臺(Vedai)、神山(Kabalreladrane)阿禮(Adiri)、佳暮(Karamedisane)、吉露(Kinulane)、大武(Labwane)、伊拉(Kudrengere);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青葉(又稱阿烏)(Awba/Talamakau)、德文(Tukuvulu)的相助巷(Kindalrwane);屏東縣瑪家鄉的三和美園(iziuci;Laladhengane)等。
  高雄市桃源區建山、高中村主要是屏東縣霧臺部落居民遷居並且與當地布農族混居,荖濃是屏東縣好茶與霧臺部落居民遷居。臺東縣金峰鄉嘉蘭部落是由屏東縣霧臺鄉包括好茶、霧臺、阿禮等部落居民遷移定居,正興部落則大部分是由霧臺部落居民遷居,卑南鄉東興村是由阿禮、霧臺、吉露、佳暮、好茶等五個部落居民遷居,瑪家鄉三和南村的魯凱族大都是由好茶、阿禮、佳暮、吉露、霧臺等部落居民遷入。三地門鄉青葉部落的居民是由霧臺鄉大武、阿禮及好茶三個部落居民遷居,另外居住在魯凱族德文部落的相助巷和北巴巷的魯凱族人是由霧臺鄉伊拉(kudrengere)、佳暮、阿禮等三個部落居民遷居,三地鄉三地部落(Timoro)也有部分的魯凱族居民是從好茶部落遷居與排灣族混居。以上這些部落,基於共同的文化背景、語言、風俗習慣及我族的認同感,彼此間通婚頻繁,往來也非常密切,在臺灣南部可以說是獨立於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和其他族群的「魯凱共和國」。
  本次「2024魯凱族語研討會」探討的範圍及議題,即為上述包括東魯凱、西魯凱及濁口社所涵蓋的區域及相關的議題,尤其族語的發展與推廣,將是研討會重要的核心。為能鼓勵「魯凱語」的建構與發展,凡對魯凱族語言研究有興趣之魯凱族人或非魯凱族人,皆歡迎投稿並參與。期使透過學術論壇及研討會的方式,增加「魯凱族語」研究的能量。本次研討會將不拘泥傳統論文形式,鼓勵發表人全程以魯凱語呈現,期使魯凱語可以透過發表,提升其使用的頻率。

三、會議時間及主題
  1. 會議時間與地點:
    研討會時間:預計2024年11月29日
  2. 研討會地點:長治百合大愛園區 阿禮循理教會
    研討會地址:屏東縣霧臺鄉阿禮村百合路290號
  3. 會議主題:
    活動名稱定名為「taavavaga ku vaga ki tinayta 說媽媽的話」魯凱族語發表會,以魯凱族語言發表或分享有關文化之研究、紀錄或經驗等皆可。
四、邀稿範圍及對象
  1. 徵稿對象以魯凱族語言文化為主題範圍之文章。
  2. 邀稿對象以從事魯凱族相關研究、紀錄或文化工作者。
  3. 不限原住民或魯凱族身份者,凡以魯凱族為領域撰寫相關文章者皆可投稿
  4. 不拘泥傳統論文形式,鼓勵發表人全程以魯凱語發表。
五、參與對象與人數
  1. 摘要經審查通過,並繳交全文者為研討會發表人。
  2. 受邀之魯凱族相關領域之專家擔任主持人或與談人。
  3. 部落耆老與長者。
  4. 完成網路報名手續者(不限魯凱族)。
  5. 限於經費及場地,參加人數以不超過100人為限。
六、活動籌備組織與工作

魯凱學推動小組:魯凱學推動小組負責各系列研討會活動流程,其執行內容如下:
1.撰擬與制定研討會活動流程
2.邀請學者專家等決策事項之審定
3.邀請相關專與學者審查投稿文章
4.對外與相關機構之聯繫與寄發邀請函
5.活動報名與列冊
6.研討會當日之工作分工:
  (1)台邦.撒沙勒(本計畫協同主持人)擔任小組總召集人,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小組成員執行各項工作。
  (2)小組成員分成學術、文宣、議事、招待、餐飲、場佈、器材、出版與總務等職務,進行分工。
  (3)招募工讀生,並納編至各工作小組中,協助各工作組別推動相關會務工作。

七、籌備工作與執行流程
  1. 籌備會議:魯凱學推動小組總召集人(台邦.撒沙勒)負責召開籌備會議,並執行籌備等相關工作。
  2. 研討會徵/邀稿活動
    (1).邀稿:邀請魯凱族語言及文化研究領域之專家與學者投稿。
    (2).徵稿:不限魯凱族身份,舉凡以魯凱族語言文化為主題者皆可投稿。徵稿辦法與說明如附錄一。
    (3).欲參與發表之投稿人須透過電子信箱寄發文稿摘要報名表至魯凱學動小組指定之電子信箱,並由該推動小組負責人回文後始得完成報名手續,投稿摘要報名。